桓拨
基本解释
词条:『桓拨』
拼音:huán bō
注音:ㄏㄨㄢˊ ㄅㄛ
解释:谓大治。
古代诗词
先秦.诗经.长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宋代.鲜于侁.九诵·微子:「肇公孙之璇源兮玄鸟降而生商,并禹稷之圣贤兮实惟桓拨之王。」
元代.王恽.东征诗:「赫赫桓拨烈,仰之如日星。」
近现代.黄浚.寄什公:「乞食嗟余成苟活,空弮梦呓歌桓拨。」
基本字义
桓huán(ㄏㄨㄢˊ)
1、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桓表。
2、大:桓治(大治)。
3、〔桓桓〕威武的样子,如“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4、姓。
基本字义
拨(撥)bō(ㄅㄛ)
1、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2、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3、治理:拨乱反正。
4、掉转:拨转马头。
5、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