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勒
基本解释
词条:『龙勒』
拼音:lóng lè
注音:ㄌㄨㄥˊ ㄌㄜˋㄌㄟ
解释:黑白杂色的马络头。
古代诗词
宋代.胡铨.送王嘉叟侍郎使虏仍用其韵:「龙勒殊勋标绝域,麟宫奇节障狂澜。」
清代.屈大均.从军行 其三:「龙勒秋来觇敌去,黄门骑吹杂铙歌。」
元代.耶律铸.庚申岁夏因六盘之变尝与巴特玛其名者质诸天日约分二道邀击而师颇闻其人为敌谋将遂赋此为食言者之戒:「我平高阙旋龙勒,君取花门出凤林。」
近现代.黄浚.九月十一日书事:「初闻铁豹传新檄,又见卢龙勒变兵。」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勒lè(ㄌㄜˋ)
1、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勒。
2、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勒马。
3、强制:勒令。勒索。
4、统率:勒兵。
5、雕刻:勒石。勒碑。勒铭。
其他字义
勒lēi(ㄌㄟ)
1、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勒紧。
2、方言,强制,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