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碞
基本解释
词条:『民碞』
拼音:mín yán
注音:ㄇ一ㄣˊ 一ㄢˊ
解释: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孔颖达疏:"碞﹐即岩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陈澔集说:"碞﹐险也。"
古代诗词
宋代.吴泳.寿胡兴元三首:「兵悍须柔止,民碞莫胜之。」
元代.刘基.春日一首送吴浩叔大之饶州府通判任:「古人有言,顾畏民碞。」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基本字义
碞yán(一ㄢˊ)
1、古同“岩”,山石高峻。
2、僭越,超过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