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筝
基本解释
词条:『鸣筝』
拼音:míng zhēng
注音:ㄇ一ㄥˊ ㄓㄥ
解释:
1.筝。弹拨乐器。
2.弹筝。
古代诗词
南北朝.鲍照.冬至诗:「鸣筝谁与弹。」
魏晋.曹植.弃妇诗:「抚节弹鸣筝。」
唐代.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唐代.李贺.舞曲歌辞·公莫舞歌:「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唐代.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筝zhēng(ㄓㄥ)
1、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