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支
基本解释
词条:『荔支』
拼音:lì zhī
注音:ㄌ一ˋ ㄓ
解释:即荔枝。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病橘:「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
唐代.贯休.送郑使君:「荔支花下驱千骑,薝卜林中礼万回。」
宋代.黄庭坚.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白发永无怀橘日,六年怊怅荔支红。」
宋代.黄庭坚.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舞女荔支熟虽晚,临江照影自恼公。」
宋代.黄庭坚.荔支绿颂:「三危露以为味,荔支绿以为色。」
基本字义
荔lì(ㄌ一ˋ)
1、〔荔枝〕a.常绿乔木,果实球形,果实外壳有瘤状突起,熟时紫红色,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美;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离枝”、“丹荔”。
基本字义
支zhī(ㄓ)
1、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2、受得住:乐不可支。
3、领款或付款:支付。
4、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5、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6、〔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量词: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