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嗷
基本解释
词条:『鸣嗷』
拼音:míng áo
注音:ㄇ一ㄥˊ ㄠˊ
解释:大声鸣叫。
古代诗词
先秦.诗经.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宋代.邓剡.书乌龙山:「哀鸣嗷嗷旧枝柯,飞天不容忧虞罗。」
宋代.吕南公.立春雪冻有怀道先贤良展诵腊除见寄长篇辄反其韵为诗奉寄:「心随归雁身欲去,又写佳句传鸣嗷。」
宋代.刘弇.癸酉岁暮寿春道中五首 其二:「有鸟有鸟高飞鸿,哀鸣嗷嗷只影东。」
宋代.赵鼎臣.昔我往矣思君子也高阳之从事过瀛之野作河广诗而匿其名使者唐侯独见而知之故赋是诗:「自古在昔,哀鸣嗷嗷。」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嗷áo(ㄠˊ)
1、象声词,愁叹声,嘈杂声:嗷嗷(哀号声)。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