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联系我们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鸣枹

基本解释

词条:『鸣枹』

拼音:míng bāo

注音:ㄇ一ㄥˊ ㄅㄠㄈㄨˊ

解释:击鼓;鸣鼓。

古代诗词

唐代.柳宗元.答刘连州邦字:「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
宋代.王洋.贺张帅:「稀鸣枹鼓无偷市,屡敞圜扉罢虑囚。」
宋代.苏泂.送三兄出宰常山:「衙新夸彩栋,俗厚省鸣枹。」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bāo(ㄅㄠ)

1、落叶乔木,种子可提取淀粉,树皮可制栲胶。亦称“小橡树”。

其他字义

fú(ㄈㄨˊ)

1、同“桴”。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鳌鸣鳖应 百家争鸣 不平则鸣 肥遁鸣高 飞遁鸣高 耳鸣目眩 潮鸣电掣 潮鸣电挚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