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蛇
基本解释
词条:『鳞蛇』
拼音:lín shé
注音:ㄌ一ㄣˊ ㄕㄜˊ一ˊ
解释:巨蟒名。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无题:「剑拔青鳞蛇尾活,弦抨赤羽火星流。」
明代.刘璟.长平戈头:「龙鳞蛇文土花剥,锋利犹堪解盘错。」
基本字义
鳞(鱗)lín(ㄌ一ㄣˊ)
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鳞片。
2、鳞状的:鳞爪(zhǎo)。鳞波。鳞茎。鳞屑。鳞集(群集)。遍体鳞伤。鳞次栉比。
3、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鳞鸿(指“鱼雁”,即书信)。
基本字义
蛇shé(ㄕㄜˊ)
1、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其他字义
蛇yí(一ˊ)
1、〔委(wěi)蛇〕见“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