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剑
基本解释
词条:『鸣剑』
拼音:míng jiàn
注音:ㄇ一ㄥˊ ㄐ一ㄢˋ
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因用"鸣剑"指良剑。
2.抚剑。
古代诗词
唐代.储光羲.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曙色照衣冠,虚庭鸣剑履。」
宋代.葛长庚.酹江月/念奴娇:「丈夫南北东西,何天不可,鸣剑雄开匣。」
唐代.宋之问.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济济同时人,台庭鸣剑履。」
宋代.范成大.九月十九日衙散回,留大将及幕属,饮清心堂:「分弓滴博平,鸣剑伊吾小。」
宋代.陈居仁.高宗皇帝挽词五首:「神兵胜淝水,鸣剑罢伊吾。」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剑(劍)jiàn(ㄐ一ㄢˋ)
1、古代的一种兵器:宝剑。长剑。剑鞘。剑术。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