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吠
基本解释
词条:『鸣吠』
拼音:míng fèi
注音:ㄇ一ㄥˊ ㄈㄟˋ
解释:
1.(鸡犬等)鸣叫。
2.比喻骚动﹑叛乱。
3.谓献媚讨好。
4.谓鸡鸣狗吠之薄技。
古代诗词
唐代.李端.送黎少府赴阳翟:「不嫌鸣吠客,愿用百年身。」
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诗:「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宋代.马廷鸾.三月初四夜宿僧庐:「无肠可断啼鹃苦,有喙皆鸣吠蛤忙。」
宋代.胡寅.游云湖:「连连麻麦墟,鸡犬达鸣吠。」
宋代.张嵲.乘舟阻风:「岸头草木皆震动,鸡犬鸣吠纷相及。」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基本字义
吠fèi(ㄈㄟˋ)
1、狗叫:吠叫。狂吠。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