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禅
基本解释
词条:『狐禅』
拼音:hú chán
注音:ㄏㄨˊ ㄔㄢˊㄕㄢˋ
解释: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后亦泛指异端邪说。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题小室:「随意时为师子卧,安心懒作野狐禅。」
宋代.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
近现代.马一浮.禁诗:「诗瘦自嫌蔬笋气,言多人谓野狐禅。」
宋代.曹勋.妙喜迁化悲而成诗:「双遽埋无尽藏,诸方应舞野狐禅。」
宋代.方回.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喝咄野狐禅,未必实有得。」
基本字义
狐hú(ㄏㄨˊ)
1、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2、姓。
基本字义
禅(禪)chán(ㄔㄢˊ)
1、佛教指静思:坐禅。参(cān)禅。禅心。禅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禅宗。禅定。
2、特指佛教的:禅师。禅杖。禅林。禅堂。
其他字义
禅(禪)shàn(ㄕㄢˋ)
1、帝王的祭地之礼:封禅。
2、帝王让位给别人:禅位。禅让。受禅。
3、事物更(gēng)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