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伯
基本解释
词条:『南伯』
拼音:nán bó
注音:ㄋㄢˊㄋㄚ ㄅㄛˊㄅㄞˇㄅㄚˋ
解释:复姓。《庄子》有南伯子綦。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南伯从事贤,君行立谈际。」
唐代.杜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群公饯南伯,肃肃秩初筵。」
宋代.叶适.送徐景大:「子今自出琼瑰句,南伯南侯倒屐迎。」
明代.孙蕡.送高文质游杭州:「君昔从戎佐南伯,归朝名在骁骑籍。」
唐代.韩愈.南海神庙碑附诗:「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令公。」
基本字义
南nán(ㄋㄢˊ)
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姓。
其他字义
南nā(ㄋㄚ)
1、〔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基本字义
伯bó(ㄅㄛˊ)
1、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姓。
其他字义
伯bǎi(ㄅㄞˇ)
1、〔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其他字义
伯bà(ㄅㄚˋ)
1、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