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剥
基本解释
词条:『皮剥』
拼音:pí bāo
注音:ㄆ一ˊ ㄅㄠㄅㄛ
解释:
1.物体外皮被剥去。
2.比喻残酷剥削。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枯树:「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宋代.黄庭坚.次韵答宗汝为初夏见寄:「盈笼惠石芝,乌皮剥猿玃。」
宋代.刘子翚.兼道携古墨来墨面龙纹墨背识云保大九年奉敕:「枯皮剥制弄几刓,断玦精坚磨不杀。」
宋代.林宪.使君沈虞卿宗丞命赋郡圃罗汉树其树叶如杨梅:「苍皮剥落珊瑚寒,错节轮囷海花蠹。」
宋代.卫宗武.宣妙坟院古柏:「苍皮剥落节理坚,挺挺长虬初蜕骨。」
基本字义
皮pí(ㄆ一ˊ)
1、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2、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3、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4、表面:地皮。
5、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6、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7、不老实,淘气:顽皮。
8、指橡胶:胶皮。皮球。
9、姓。
基本字义
剥bāo(ㄅㄠ)
1、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其他字义
剥bō(ㄅㄛ)
1、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xuē)。剥落。剥蚀。生吞活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