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胡
基本解释
词条:『南胡』
拼音:nán hú
注音:ㄋㄢˊ ㄏㄨˊ
解释:乐器名。胡琴的一种,即二胡。因原先流行在南方,故称。参见"二胡"。
古代诗词
明代.王鏊.送赵栗夫归省吴江:「路经震泽人应问,太史周南胡不归。」
宋代.倪思.空烟亭:「阆州城南胡可比,惜哉子美未见耳。」
隋代.杨素.出塞二首 其一:「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清代.萧雄.哈密二首 其一:「万仞天山横北郭,一弘清濑下南胡。」
基本字义
南nán(ㄋㄢˊ)
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姓。
其他字义
南nā(ㄋㄚ)
1、〔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