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牖
基本解释
词条:『纳牖』
拼音:nà yǒu
注音:ㄋㄚˋ 一ㄡˇ
解释:《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程颐传:"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处,以况君心所明处……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
古代诗词
元代.杨维桢.题谢氏一勺轩:「主人饮,小池凿;吾蔀青,天纳牖。」
宋代.敖陶孙.上郑参政四十韵:「天高难发口,天高难发口,地缩会移跟,一昨哄堂暇,深知纳牖恩。」
明代.祝允明.述行言情诗(六首):「皇枢一纳牖,神明随冏如。」
元代.虞集.题李溉之学士白云半閒:「栖檐候晨光,纳牖作秋色。」
基本字义
纳(納)nà(ㄋㄚˋ)
1、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2、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3、享受:纳福。纳凉。
4、缴付:纳税。
5、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6、姓。
基本字义
牖yǒu(一ㄡˇ)
1、窗户:牖户。蓬牖茅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