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墙
基本解释
词条:『女墙』
拼音:nǚ qiáng
注音:ㄋㄩˇㄖㄨˇ ㄑ一ㄤˊ
解释: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南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墙。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腊后岁前遇景咏意:「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
唐代.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
宋代.程垓.木兰花/玉楼春:「风低小院得香迟,月傍女墙和影好。」
宋代.陈策.满江红:「看等闲、飞过女墙来,秋千索。」
宋代.仇远.玉蝴蝶:「女墙矮、月笼粉雉,娃馆静、尘暗金铺。」
基本字义
女nǚ(ㄋㄩˇ)
1、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ào)女。
2、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其他字义
女rǔ(ㄖㄨˇ)
1、古同“汝”,你。
基本字义
墙(墻)qiáng(ㄑ一ㄤˊ)
1、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2、门屏: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3、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