鬅松
基本解释
词条:『鬅松』
拼音:péng sōng
注音:ㄆㄥˊ ㄙㄨㄥ
解释:犹蓬松。
古代诗词
宋代.杨泽民.浣溪沙:「芳蕊鬅松夹道垂。」
明代.唐顺之.古北口观降夷步射复戏马驰射至夜:「翻身倒卧马背上,马尾鬅松乱人发。」
明代.陈伯康.桃胶香鬟歌:「鬅松两鬓雾半垂,欲下犀梳不能理。」
宋代.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七:「晓鬓鬅松懒不梳,忽听人说是南徐。」
宋代.张商英.游天平山:「突兀云生缥缈间,鬅松树大侵寥廓。」
基本字义
鬅péng(ㄆㄥˊ)
1、〔鬅鬆(sōng)〕(头发),如蓬松:“云鬓鬅鬅眉黛浅。”
2、〔鬅鬙(sēng)〕a.头发披散;b.山石花木参差散乱;c.事物散乱;d.头发短(一说头发长)。
基本字义
松(鬆)sōng(ㄙㄨㄥ)
1、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2、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3、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4、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