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簿
基本解释
词条:『披簿』
拼音:pī bù
注音:ㄆ一 ㄅㄨˋㄅㄛˊ
解释:翻阅簿籍。
古代诗词
宋代.杨亿.建溪十咏其六勤公亭:「更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
宋代.蔡襄.送许寺丞知古田县:「有司失预计,临事才披簿。」
宋代.杨亿.建溪十咏 其六 勤公亭:「吏围披簿领,僧伴话风骚。」
清代.蔡环黼.洞霄宫 其二:「百一十四人,历历可披簿。」
基本字义
披pī(ㄆ一)
1、覆盖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2、穿戴:披挂。披甲。
3、打开,散开: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4、劈开,裂开:竹竿披了。
基本字义
簿bù(ㄅㄨˋ)
1、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2、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3、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4、笏。
其他字义
簿bó(ㄅㄛˊ)
1、古同“箔”,养蚕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