褦襶子
基本解释
词条:『褦襶子』
拼音:nài dài zǐ
注音:ㄋㄞˋ ㄉㄞˋ ㄗˇ
解释:
1.指不晓事的人。
2.指夏天遮日的凉笠。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次韵钱穆父赠松扇:「可怜远度帻沟娄,适堪今时褦襶子。」
宋代.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经笈。」
宋代.林季仲.秋热次高仲贻韵:「遭逢褦襶子,此事又中夺。」
宋代.李弥正.和祝镒韵:「滔滔褦襶子,疾走殊未阑。」
宋代.洪咨夔.冷廨面挹重湖结楼以收逸放之景扁以清斯诸友:「宁饮三斗水,不揖褦襶子。」
基本字义
褦nài(ㄋㄞˋ)
1、〔褦襶(dài)〕①不懂事。②一种遮太阳的斗笠。
基本字义
襶dài(ㄉㄞˋ)
1、〔褦襶〕见“褦”。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