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牍
基本解释
词条:『判牍』
拼音:pàn dú
注音:ㄆㄢˋ ㄉㄨˊ
解释:批阅公文。
古代诗词
清代.赵翼.拟杜甫诸将 其二:「谐价苞苴官判牍,曼声丝肉妓传觥。」
清代.陈维崧.邺中怀旧临漳令万大士:「铜爵砚傍春判牍,鸬鹚坡上夜回船。」
明代.刘崧.杨州判挽诗二首 其二:「长才沦判牍,多病促归鞍。」
清代.林占梅.黄莘田端砚歌:「放衙花底纸挥毫,判牍筵间杯在口。」
明代.邓林.送赵司勋给假归浙:「封章判牍无滞事,哦诗沦茗多馀闲。」
基本字义
判pàn(ㄆㄢˋ)
1、区别,分辨,断定:判明。判辨。判据。判读(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判断。
2、分开,截然不同:判然。判若两人。判若鸿沟。
3、评定:裁判。谈判。判卷子。
4、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判词。判决。判案。
5、古代官名:通判。判官(中国唐、宋两代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传说中借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
基本字义
牍(牘)dú(ㄉㄨˊ)
1、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2、古代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