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鼓
基本解释
词条:『铙鼓』
拼音:náo gǔ
注音:ㄋㄠˊ ㄍㄨˇ
解释:
1.乐器中鼓的一种。唐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
2.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初夏:「藜藿满庭尘闇佛,时闻铙鼓赛春蚕。」
唐代.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歌诗铙鼓间,以壮我元戎。」
唐代.李郢.阳羡春歌:「溪头铙鼓狂杀侬,青盖红裙偶相值。」
宋代.苏轼.和沈立之留别二首:「卧闻铙鼓送归艎,梦里匆匆共一觞。」
宋代.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山前见?亦,候吏铙鼓竞。」
基本字义
铙(鐃)náo(ㄋㄠˊ)
1、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比钹大。
2、古代军中乐器,像铃铛,但没有中间的锤。
基本字义
鼓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