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竖
基本解释
词条:『牛竖』
拼音:niú shù
注音:ㄋ一ㄡˊ ㄕㄨˋ
解释:
1.亦作"牛竖"。
2.管牛的仆役;牧童。
古代诗词
宋代.王安石.有感:「牛竖歌我旁,听之为久留。」
唐代.元稹.相和歌辞·当来日大难:「大牛竖,小牛横。」
宋代.刘仕龙.知廉州条上边事落职主管台州崇道观赋感:「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
明代.屠侨.送樊本明东归歌:「牧牛竖儿歌我过,饷田妇女肩相荷。」
基本字义
牛niú(ㄋ一ㄡˊ)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基本字义
竖(竪)shù(ㄕㄨˋ)
1、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2、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3、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竖着写。
4、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竖。竖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竖竖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