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笙
基本解释
词条:『匏笙』
拼音:páo shēng
注音:ㄆㄠˊ ㄕㄥ
解释:
1.即笙。因用匏为座﹐故名。
2.泛指乐器。
古代诗词
明代.宋濂.义侠歌(效白乐天体):「开尊醉花月,弦管杂匏笙。」
清代.屈大均.虞山望虞帝祠:「匏笙祠二帝,铜鼓镇诸蛮。」
宋代.孔平仲.再赋:「匏笙吹作别离曲,土坏渐异思诸贤。」
清代.曾燠.铁箫吟消寒席上赋:「世间何物堪倚声,竹管匏笙不能吹。」
明代.朱之蕃.八音 其一:「吹彻匏笙鸣瑞凤,挝将革鼓隐轻雷。」
基本字义
匏páo(ㄆㄠˊ)
1、〔匏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2、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基本字义
笙shēng(ㄕㄥ)
1、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笙歌。芦笙。笙管乐(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