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仪
基本解释
词条:『九仪』
拼音:jiǔ yí
注音:ㄐ一ㄡˇ 一ˊ
解释:
1.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周礼.秋官.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郑玄注:"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公﹑卿﹑大夫﹑士也。"后称朝见天子之礼为九仪。
2.周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
3.《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毛传:"九十其仪,言多仪也。"后因以"九仪"指聘嫁的仪节。
古代诗词
唐代.富嘉谟.明冰篇:「彤庭赫赫九仪备,腰玉煌煌千官事,明冰毕赋周在位。」
宋代.柳永.御街行(圣寿):「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宋代.柳永.永遇乐:「三殿称觞,九仪就列,韶护锵金奏。」
唐代.李舒.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基本字义
九jiǔ(ㄐ一ㄡˇ)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基本字义
仪(儀)yí(一ˊ)
1、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3、礼物:贺仪。谢仪。
4、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5、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