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鬣
基本解释
词条:『鲸鬣』
拼音:jīng liè
注音:ㄐ一ㄥ ㄌ一ㄝˋ
解释:鲸须。
古代诗词
唐代.李山甫.又代孔明哭先主:「鲸鬣翻腾四海波,始将天意用干戈。」
唐代.皮日休.庚寅岁十一月新罗弘惠上人与本国同书请日休:「鲸鬣晓掀峰正烧,鳌睛夜没岛还阴,二千余字终天别,东望辰韩泪洒襟。」
宋代.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鲸鬣掀红旗杳杳,虬髯吒黑纛鬖鬖。」
宋代.陈瓘.文饶自昌国以诗见寄次韵二首:「鲸鬣为君翻骇浪,兰苕空自满汀洲。」
宋代.乐雷发.送广州刘叔治倅钦州兼守事:「象蹄印雨归蛮国,鲸鬣掀潮撼海城。」
基本字义
鲸(鯨)jīng(ㄐ一ㄥ)
1、生长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形状像鱼,胎生,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体长可达三十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肉可食,脂肪可以做油(俗称“鲸鱼”):鲸吞。鲸鲵(即“鲸”,喻凶恶的人)。
基本字义
鬣liè(ㄌ一ㄝˋ)
1、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鬣鬃。刚鬣。
2、鱼颔旁小鳍。
3、〔鬣狗〕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狗,头比狗的头短而圆,毛棕黄或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斑点,多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吃兽类尸体腐烂的肉。
4、扫帚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