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墩儿
基本解释
词条:『蒲墩儿』
拼音:pú dūn ér
注音:ㄆㄨˊ ㄉㄨㄣ ㄦˊ
解释:用香蒲叶、麦秸等编成的厚而圆的垫子,农村中用作坐具。
基本字义
蒲pú(ㄆㄨ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古同“匍”,匍伏。
5、姓。
基本字义
墩dūn(ㄉㄨㄣ)
1、土堆:土墩。
2、厚而粗的木头、石头等;座儿:桥墩。菜墩(切菜用的砧类器具)。树墩。
3、量词,用于丛生的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一墩谷子。柳墩。
4、古同“蹲”。
基本字义
儿(兒)ér(ㄦˊ)
1、小孩子:婴儿。儿戏。
2、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3、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4、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5、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