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虬
基本解释
词条:『蟠虬』
拼音:pán qiú
注音:ㄆㄢˊ ㄑ一ㄡˊ
解释:见"蟠虬"。
古代诗词
元代.马钰.踏云行 葡萄:「根蒂蟠虬,龙须围绕。」
唐代.钱起.赋得池上双丁香树:「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宋代.苏轼.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
宋代.王义山.乐语:「灵根下遣蟠虬护。」
宋代.赵以夫.念奴娇:「千岁蟠虬,双栖么凤,咫尺蓬莱殿。」
基本字义
蟠pán(ㄆㄢˊ)
1、屈曲,环绕,盘伏: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踞。
基本字义
虬qiú(ㄑ一ㄡˊ)
1、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虬龙。
2、拳曲:虬曲(盘绕弯曲)。虬须。虬髯(拳曲的胡须,特指两腮上的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