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旗
基本解释
词条:『扑旗』
拼音:pū qí
注音:ㄆㄨ ㄑ一ˊ
解释:见"扑旗"。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宋代.晁补之.江城子:「无事飞花,撩乱扑旗亭。」
宋代.王琪.望江南 柳:「已纵柔条萦客棹,更飞狂絮扑旗亭。」
基本字义
扑(撲)pū(ㄆㄨ)
1、轻打,拍:扑粉。扑蝇。扑打。
2、击拂的用具:粉扑。
3、冲:扑灭。扑救。
4、相搏击:相扑。扑跌。
5、跌倒:扑地。
6、伏:扑在桌上看书。
7、杖,戒尺,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
基本字义
旗qí(ㄑ一ˊ)
1、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