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哀
基本解释
词条:『牛哀』
拼音:niú āi
注音:ㄋ一ㄡˊ ㄞ
解释:指公牛哀。鲁国人,一说韩国人。传说他病了七日变虎,把去看他的哥哥吃了。见《淮南子.俶真训》。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达理二首:「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
唐代.李贺.猛虎行:「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宋代.晁公溯.师永锡少出通义其归携伯浑诗来因用其韵伯浑:「吾敢怪鳖灵,人有化牛哀。」
清代.陈恭尹.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 其二:「关外虎头无定远,世间人面有牛哀。」
基本字义
牛niú(ㄋ一ㄡˊ)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基本字义
哀āi(ㄞ)
1、悲痛: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2、悼念:哀悼。默哀。
3、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