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联系我们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蠖伏

基本解释

词条:『蠖伏』

拼音:huò fú

注音:ㄏㄨㄛˋ ㄈㄨˊ

解释:如尺蠖之屈伏。比喻人不得志。

古代诗词

明代.王世贞.复张幼于:「鸾姿谢雕饰,蠖伏韬宏养。」
清代.陈维崧.水龙吟 寿朱致一五十再用前韵:「莫愁蠖伏,只须龙卧,任呼牛走。」
明代.祝允明.怀知诗 其十二 吴文定公:「籋云骏附,潜泥蠖伏。」
明代.顾璘.夏季试诸生作:「蠖伏继删述,龙跃思经纶。」
清代.陆世仪.感遇诗 其一:「神龙失云雾,蠖伏同众鳞。」

基本字义

huò(ㄏㄨㄛˋ)

1、〔尺蠖〕尺蠖蛾的幼虫,生长在树上,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是害虫。简称“蠖”,如“蠖屈”(喻人不得志,屈身退隐。意为暂时的屈身是为求得日后的伸展)。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尺蠖之屈 尺蠖求伸 龙蛰蠖屈 蠖屈不伸 蠖屈求伸 屈蠖求伸 渊蜎蠖伏 不伏烧埋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