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豕
基本解释
词条:『鹿豕』
拼音:lù shǐ
注音:ㄌㄨˋ ㄕˇ
解释:
1.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
2.比喻愚蠢的人。
3.比喻好群聚的人们。
古代诗词
元代.王冕.题画梅:「吟风笑月意自在,只欠鹿豕来相亲。」
宋代.汪元量.莺啼序:「鹿豕衔枯荠。」
唐代.汪万於.晚眺:「静对豺狼窟,幽观鹿豕群。」
宋代.释文珦.閒居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只堪朋鹿豕,庶免惧鹰鸇。」
宋代.刘学箕.寄谢叔通宗兄题耕隐诗韵:「市朝轩绂秋多事,鹿豕渔樵欣与聆。」
基本字义
鹿lù(ㄌㄨˋ)
1、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
2、方形的粮仓:“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
3、粗,粗劣:鹿裘。鹿布。鹿床。
4、姓。
基本字义
豕shǐ(ㄕˇ)
1、猪:封豕长蛇。狼奔豕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