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瘦
基本解释
词条:『饥瘦』
拼音:jī shòu
注音:ㄐ一 ㄕㄡˋ
解释:饥饿瘦弱。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寄赵昌甫并简徐斯远:「虽云忍饥瘦,得丧亦相补。」
宋代.刘克庄.送仲白:「同来社友因饥瘦,远作参军得俸廉。」
宋代.方回.怀惭:「数月儿曹尽饥瘦,无能衰叟但怀惭。」
宋代.方回.夜思:「在家儿女应饥瘦,久客衣裳尽穴穿。」
清代.范当世.河问小妓雅喜谈论闻其状甚悲感于太白糟糠养贤才珠玉买歌笑二语恻然反之书扇以赠:「鸦凤各饥瘦,马牛呼可来。」
基本字义
饥(飢饑)jī(ㄐ一)
1、饿: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2、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灾荒)。
基本字义
瘦shòu(ㄕㄡˋ)
1、体内含脂肪少,肌肉不丰满,与“胖”、“肥”相对:瘦溜(“溜”读轻声)。瘦弱。瘦小。瘦削。瘦俏。瘦长(cháng)。瘦瘪。消瘦。清瘦。瘦骨嶙峋。
2、衣服鞋袜等窄小:这条裤子太瘦了。
3、细削,单薄:字小而瘦。
4、土地瘠薄:瘦瘠。
5、遒劲有骨力:书贵瘦硬。水清石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