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
基本解释
词条:『普陀山』
拼音:pǔ tuó shān
注音:ㄆㄨˇ ㄊㄨㄛˊ ㄕㄢ
解释:即“普陀岛”。在浙江省东北部莲花洋中。属舟山群岛。面积1276平方千米。主峰佛顶山,海拔291米。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供奉观音为主。有普济寺、慧济寺、法雨寺、千步沙、潮音洞等名胜古迹。风景秀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古代诗词
宋代.祝穆.山礬花:「移植小轩供宴坐,恍疑身在普陀山。」
宋代.方信孺.西竺山广果寺:「天半楼台矗金碧,直疑海上普陀山。」
近现代.金天羽.水龙吟:「笑普陀山趾,潮音圣洞,百灵狂沸。」
近现代.龙榆生.望江南·为陈继农医师作普陀消夏便面:「潮音好,住近普陀山。」
清代.金朝觐.游普陀山寺一首:「普陀山外湿云流,马上经行取径幽。」
基本字义
普pǔ(ㄆㄨˇ)
1、全,广,遍:普遍。普通。普查。普照。普天同庆。
基本字义
陀tuó(ㄊㄨㄛˊ)
1、〔陀螺〕一种儿童玩具,呈圆椎形,用绳绕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用鞭抽打旋转不停。
2、山冈。
基本字义
山shān(ㄕㄢ)
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