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士
基本解释
词条:『贱士』
拼音:jiàn shì
注音:ㄐ一ㄢˋ ㄕˋ
解释:
1.轻视士人。
2.微贱的人。
3.士人谦称自己。
古代诗词
唐代.储光羲.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贱士敢知言,成颂文明代。」
唐代.杜甫.乐游园歌:「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唐代.耿湋.留别解县韩明府(一作别解明府):「闲人州县厌,贱士友朋讥。」
宋代.陆游.对食作:「贱士穷愁殆万端,幸随所遇即能安。」
唐代.孟郊.伤时:「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
基本字义
贱(賤)jiàn(ㄐ一ㄢˋ)
1、价钱低,与“贵”相对:贱卖。贱价。
2、旧时指地位卑下:贱民。贫贱。卑贱。微贱。
3、谦辞,旧称与自己有关的:贱姓。贱躯。贱内(妻子)。
4、骂人的话:贱人。
5、指撒娇或不尊重、不知好歹:这孩子又和妈贱。犯贱。
6、轻视:“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基本字义
士shì(ㄕˋ)
1、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2、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3、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4、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5、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6、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