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鹿
基本解释
词条:『麂鹿』
拼音:jǐ lù
注音:ㄐ一ˇ ㄌㄨˋ
解释:即麂。
古代诗词
宋代.刘牧.次韵经略吴及石门洞:「吏闲眠麂鹿,民乐戏凫鷖。」
元代.麻革.上云内帅贾君:「猎场游麂鹿,鱼渚动鳅鱽。」
清代.孙先振.抱黄洞:「千岁猿猱缘树上,一群麂鹿出山多。」
基本字义
麂jǐ(ㄐ一ˇ)
1、哺乳动物的一属,像鹿,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
基本字义
鹿lù(ㄌㄨˋ)
1、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
2、方形的粮仓:“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
3、粗,粗劣:鹿裘。鹿布。鹿床。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