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盾
基本解释
词条:『甲盾』
拼音:jiǎ dùn
注音:ㄐ一ㄚˇ ㄉㄨㄣˋ
解释:见"甲楯"。
古代诗词
宋代.陈普.夫差伍员:「五千栖会稽,甲盾尚流血。」
明代.韩邦靖.玄明宫行:「金碗常思埋甲盾,铜驼不解生荆棘。」
清代.黄燮清.满江红 胥山剑石:「甲盾五千摧劲敌,属镂三尺锄忠节。」
明代.张煌言.寄纪石青年丈:「言也左袒一奋呼,五千甲盾色如土。」
明代.张煌言.追往八首 其六:「几投珥笔几雕戈,屈指沧桑意若何!金狄岂愁王气尽,铜焦谁说死声多?五千甲盾收余烬,百二山河挽逝波。」
基本字义
甲jiǎ(ㄐ一ㄚˇ)
1、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2、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3、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4、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5、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6、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7、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8、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9、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10、古同“胛”,肩胛。
基本字义
盾dùn(ㄉㄨㄣˋ)
1、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2、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盾。银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