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坼
基本解释
词条:『甲坼』
拼音:jiǎ chè
注音:ㄐ一ㄚˇ ㄔㄜˋ
解释:谓草木发芽时种子外皮裂开。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种莴苣:「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唐代.徐铉.史馆庭梅见其毫末历载三十今已半枯…伏惟垂:「东观婆娑树,曾怜甲坼时。」
宋代.石介.河决:「洛中得龟书,九畴文甲坼。」
宋代.张耒.日用:「秋雨忽甲坼,青青千万余。」
基本字义
甲jiǎ(ㄐ一ㄚˇ)
1、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2、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3、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4、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5、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6、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7、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8、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9、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10、古同“胛”,肩胛。
基本字义
坼chè(ㄔㄜˋ)
1、裂开:干坼。坼裂。天旱地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