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祠
基本解释
词条:『节祠』
拼音:jié cí
注音:ㄐ一ㄝˊㄐ一ㄝ ㄘˊ
解释:在清明等节日致祭。
古代诗词
唐代.韩翃.陪孟都督祭岳途中有赠:「拥节祠太山,寒天霜草白。」
唐代.刘禹锡.蛮子歌:「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
宋代.郭祥正.舟经彭泽谒靖节祠:「彭泽江边邑,萧疏靖节祠。」
明代.程敏政.望茂陵恭赋:「递迁九室藏新主,会遣千官奉节祠。」
基本字义
节(節)jié(ㄐ一ㄝˊ)
1、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礼度:礼节。
7、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姓。
其他字义
节(節)jiē(ㄐ一ㄝ)
1、〔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字义
祠cí(ㄘˊ)
1、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
2、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