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苦
基本解释
词条:『焦苦』
拼音:jiāo kǔ
注音:ㄐ一ㄠ ㄎㄨˇ
解释:
1.忧愁困苦。
2.指物体烧焦所产生的难闻气味。
古代诗词
清代.王夫之.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二十一:「三焦苦属安金藏,片舌难如公玉丹。」
宋代.萧立之.砥柱亭同寮分韵得雨字:「嗟予负愧斗粟恋,出位乖逢镬焦苦。」
明代.朱升.再和喜雨:「君不见蔀屋年来转焦苦,胜似枯田待甘雨。」
基本字义
焦jiāo(ㄐ一ㄠ)
1、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2、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3、酥,脆:焦脆。焦枣。
4、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5、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焦炭。焦煤。焦炼。
6、姓。
基本字义
苦kǔ(ㄎㄨˇ)
1、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2、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3、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5、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