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龙
基本解释
词条:『鲛龙』
拼音:jiāo lóng
注音:ㄐ一ㄠ ㄌㄨㄥˊ
解释:蛟龙。鲛﹐通"蛟"。蛟指古代传说中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古代诗词
宋代.梅尧臣.得李殿丞端州砚:「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明代.童冀.赠丹厓隐者:「幽林野鸟作人语,阴涧或有鲛龙蟠。」
明代.王世贞.即事书怀二章 其一:「宁使鲛龙困蝼蚁,岂容燕雀知鸿鹄。」
明代.欧大任.送马用昭还闽中四首 其三:「青天不断鲛龙气,尽作延平浦上声。」
清代.张佩纶.和东坡石炭 其一:「厚坤富媪蕴阴阳,预鞴鲛龙炉底炭。」
基本字义
鲛(鮫)jiāo(ㄐ一ㄠ)
1、〔鲛鱼〕即“鲨鱼”。
2、〔鲛人〕神话传说中生活在海中的人,其泪珠能变成珍珠。亦作“蛟人”。
3、〔鲛绡〕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