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蛮
基本解释
词条:『荆蛮』
拼音:jīng mán
注音:ㄐ一ㄥ ㄇㄢˊ
解释: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襄汉问修途,荆蛮指殊俗。」
宋代.晁补之.凤凰台上忆吹箫:「记往岁、莲塘送我,远赴荆蛮。」
唐代.崔珏.岳阳楼晚望:「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唐代.杜甫.一室:「巴蜀来多病,荆蛮去几年。」
唐代.杜甫.将适吴楚,留:「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基本字义
荆jīng(ㄐ一ㄥ)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5、姓。
基本字义
蛮(蠻)mán(ㄇㄢ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蛮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蛮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4、方言,相当于“很”: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