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薪
基本解释
词条:『荆薪』
拼音:jīng xīn
注音:ㄐ一ㄥ ㄒ一ㄣ
解释:柴草。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对酒示坐中:「八十年间穷不死,犹能涧底束荆薪。」
宋代.陆游.苦贫:「但使甑中余麦饭,何妨涧底采荆薪。」
宋代.陆游.秋晚书懹:「自怜尚觉身为累,剩蓄荆薪待雪霜。」
宋代.陆游.野兴:「旋卖荆薪持取醉,偶逢野叟即论交。」
宋代.陆游.纵游深山随所遇记之:「道逢山客束荆薪,口眼睢盱略似人。」
基本字义
荆jīng(ㄐ一ㄥ)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5、姓。
基本字义
薪xīn(ㄒ一ㄣ)
1、柴火:薪苏(打柴割草)。薪尽火传(chuán)(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