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寒
基本解释
词条:『戒寒』
拼音:jiè hán
注音:ㄐ一ㄝˋ ㄏㄢˊ
解释:告诫人备寒。亦借指霜降以后天气。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清调吟:「索索风戒寒,沉沉日藏耀。」
宋代.陆游.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小瓮聊寻醉,疏砧已戒寒。」
宋代.陆游.秋日晨起:「翻树鸦知旦,横空雁戒寒。」
宋代.陆游.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蜩蚻方鸣秋,碪杵已戒寒。」
宋代.陆游.十月暄甚人多疾十六日风雨作寒气候方少正作:「仲秋已戒寒,九月常霣霜。」
基本字义
戒jiè(ㄐ一ㄝˋ)
1、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2、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3、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4、准备:戒途。戒装。
5、古同“界”,界限。
基本字义
寒hán(ㄏㄢˊ)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