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氏
基本解释
词条:『舅氏』
拼音:jiù shì
注音:ㄐ一ㄡˋ ㄕˋㄓ
解释:即舅父。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唐代.杜甫.阆州:「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
唐代.杜甫.奉送十七舅下邵桂:「感深辞舅氏,别后见何人。」
唐代.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
宋代.黄庭坚.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往在舅氏旁,获拚堂上帚。」
基本字义
舅jiù(ㄐ一ㄡˋ)
1、母亲的弟兄:舅舅。舅父。舅母。
2、妻的弟兄:妻舅。
3、古代称丈夫的父亲:舅姑(公婆)。“昔者吾舅死于虎”。
4、古代帝王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诸侯亦称异姓大夫为“舅”。
基本字义
氏shì(ㄕˋ)
1、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2、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其他字义
氏zhī(ㄓ)
1、〔阏(yān)氏〕见“阏”。
2、〔月氏〕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