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
基本解释
词条:『戒杀』
拼音:jiè shā
注音:ㄐ一ㄝˋ ㄕㄚ
解释:戒除杀生。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岁晚:「戒杀家庖罢馈鱼,病脾亦复禁寒蔬。」
明代.袁宗道.和东坡歧亭戒杀诗:「世典不戒杀,竺书缝其缺。」
宋代.赵蕃.漫兴十一首:「断肉未能聊戒杀,念将赎尔又空囊。」
宋代.高似孙.赵嘉甫致松江蟹:「不解持经聊戒杀,省嫌无板去烧汤。」
宋代.曾丰.厨鸡窜房中张元辅怜而赋诗余不能自已亦为一:「肉食非吾事,从今戒杀生。」
基本字义
戒jiè(ㄐ一ㄝˋ)
1、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2、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3、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4、准备:戒途。戒装。
5、古同“界”,界限。
基本字义
杀(殺)shā(ㄕㄚ)
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3、消减:杀风景。
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5、收束:杀价。杀尾。
6、勒紧,扣紧:杀车。
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