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
基本解释
词条:『南蛮』
拼音:nán mán
注音:ㄋㄢˊ ㄇㄢˊ
解释:
1.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2.旧时小说中辽﹑金人对宋及宋人的称呼。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笺与天公一破颜,走避北狄趋南蛮。」
唐代.杜甫.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
唐代.韩愈.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
唐代.胡曾.草檄答南蛮有咏:「为报南蛮须屏迹,不同蜀将武侯功。」
唐代.胡曾.咏史诗·铜柱:「一柱高标险塞垣,南蛮不敢犯中原。」
基本字义
南nán(ㄋㄢˊ)
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姓。
其他字义
南nā(ㄋㄚ)
1、〔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基本字义
蛮(蠻)mán(ㄇㄢˊ)
1、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蛮不讲理。
2、愣,强悍:一味蛮干。
3、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4、方言,相当于“很”: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