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拏
基本解释
词条:『蟠拏』
拼音:pán ná
注音:ㄆㄢˊ ㄋㄚˊ
解释:
1.亦作"蟠挐"。
2.屈曲作攫拿状。亦比喻曲附牵连。
古代诗词
唐代.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
唐代.唐彦谦.叙别:「蟠拏对月吸深杯,月府清虚玉兔吼。」
唐代.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
宋代.苏辙.东湖:「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
基本字义
蟠pán(ㄆㄢˊ)
1、屈曲,环绕,盘伏: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踞。
基本字义
拏ná(ㄋㄚˊ)
1、同“拿”。
2、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