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渚犀
基本解释
词条:『牛渚犀』
拼音:niú zhǔ xī
注音:ㄋ一ㄡˊ ㄓㄨˇ ㄒ一
解释:比喻用以揭露黑暗或怪异之物。
古代诗词
清代.郑鉽.夜光木歌:「尔胡不学牛渚犀,驱逐鬼怪清鲸鲵。」
清代.方象瑛.龙洞背:「倘燃牛渚犀,百灵宛然在。」
基本字义
牛niú(ㄋ一ㄡˊ)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基本字义
渚zhǔ(ㄓㄨˇ)
1、水中小块陆地:洲渚。渚田。鼋头渚(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太湖边的一处著名风景区)。
基本字义
犀xī(ㄒ一)
1、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犀角。犀甲。犀照。灵犀。
2、坚固:犀舟(坚固的船)。犀利(锐利;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