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僧
基本解释
词条:『九僧』
拼音:jiǔ sēng
注音:ㄐ一ㄡˇ ㄙㄥ
解释:
1.指宋初惠崇等九个和尚。他们以诗闻名于世,时号"九僧"。有合集《九僧诗》。
2.佛教举行大法会时的九位司事的僧人。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和衲众。
古代诗词
宋代.艾性夫.答释子问诗法:「欧称九僧今不见,退之拟过红楼院。」
宋代.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堪笑高丽四九僧,面门搭了冬瓜印。」
宋代.张孝祥.黄龙侍者本高觅诗:「不用追九僧,政须越诸祖。」
清代.陈宝琛.仁先以梁文忠鄂臬乞病并在讲筵雨次谢摺装卷属题:「攒宫复土完微愿,书殿横经讵夙期?社饭曩如言不验,太阿人岂柄能持?初元重九僧房话,廿二年中几局棋。」
明代.朱诚泳.和韵寄日华上人 其一:「曾闻心印传诸祖,更喜诗坛续九僧。」
基本字义
九jiǔ(ㄐ一ㄡˇ)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基本字义
僧sēng(ㄙㄥ)
1、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僧侣。僧尼。僧人。僧众。僧俗。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