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柴
基本解释
词条:『荆柴』
拼音:jīng chái
注音:ㄐ一ㄥ ㄔㄞˊ
解释:荆室柴门。谓贫者之居。
古代诗词
宋代.杨亿.郡民以岁稔刑清相率为斋以报善政永嘉聂從事:「欢谣乏襦袴,归思满荆柴。」
明代.高叔嗣.再调考功作:「唯当寻素业,归卧守荆柴。」
宋代.杨亿.郡民以岁稔刑清相率为斋以报善政永嘉聂从事赋诗纪其事因依韵足成一百言以谢之:「欢谣乏襦裤,归思满荆柴。」
清代.蒋士铨.过瑞洪 其一:「记得韩康卖药街,袁公门巷掩荆柴。」
元代.凌云翰.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四 其四:「村扉寂寂掩荆柴,雨阻清明客少来。」
基本字义
荆jīng(ㄐ一ㄥ)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5、姓。
基本字义
柴chái(ㄔㄞˊ)
1、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2、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3、瘦,不松软:柴鸡。柴心儿。
4、姓。